为什么国内的运动康复和国外相比相差甚远(上)
为什么国内外运动康复会相差较远?
1、大环境:起步晚、引进晚、制度有遗漏
2、医院:当前医疗环境决定了发展速度
3、专业环境:无处学习、无处交流、无处提升,技术落地困难
4、民众:民众认知水平无法理解和信任物理治疗
第一点
基本就不用说了,大陆的物理医学是从汶川大地震之后才被逐渐推荐后进入领导层的视野,起步可以说是相当晚了。
我为什么要说是大陆呢?
因为里面还有一个小野史(未考证):
大家都知道美国也是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发展Rehab,而大陆在解放之前,蒋式跟美国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那段时间美国很多领域的技术都在往中国输出,康复也不例外。
但是因为解放战争的影响,社会动荡,有不少专业人士都去了台湾。
这就使得原本就不是医学主流的Rehab在大陆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的留存,成为一片空白。
这个说法貌似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的复健事业在当下是相对处于先进水平的。
包括香港以及和香港临近的广东,康复学科都发展得不错,而本人作为上海人着实是惭愧,上海的康复事业的发展跟上海给人的世界领先感觉完全不同,在全国算是滞后的了。
所以对于多年前的大陆而言,物理医学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是全国物理治疗本科的第四届毕业生,各位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医学院读了四年之后出来的学位是理学学位,而不是医学学位。
而在大陆制度下,我们Physiotherapist--PT,是没有处方权的,连运动处方权都没有。
这在医院这个环境内几乎是毁灭性的,我们完全没有话语权,所有医生都觉得高我们一等,就算他们可能完全不懂什么叫Rehab。
第二点
基本是康复科在医疗体制下的生存现状了。
几乎所有的康复科都会成为医院降药比的主力军。
关于医保我就不多谈了,我怕我会骂娘。
1、学科特点与医院营收
因为物理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康复科更多的是依靠人和器械来完成治疗,而不是依靠药物和高值耗材。
这就使得了康复科的业绩很难达到骨科、外科、心内科等大科室。
这对于当下的医疗运营来说,会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各类政策都在宣传康复的必要性和支持康复学科的决心,但是实际情况是医院里的康复科是二妈生的。
总结,能赚钱的科室才是好科室,才能获得院方更多的支持。
2、医生和治疗师的矛盾
还有因为第一点而引发的更多现象。
康复学科起步太晚,但是国家又发文说各大医院必须有康复医学科室,于是乎好多医生都转业成为康复医生,有好多护士都转业成为了理疗师(专门做理疗),可是现实是自愿转业的医生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医生都是“被转业”。
这直接造成了康复科只有空架子,没有实体。
如此一来,康复科并没有太多的专业能力来向整个医院展示自己以获得医学认可,因为这些被转业的医生是不懂康复技术的,真正被熏陶了四年的本科生则只是一个理学学位的PT,而且还非常的年轻,没有途径和手腕去证明康复技术的价值。
几乎所有的非康复科医生都认为康复治疗师是推拿的、是按摩的、是搬大腿的、是捏两下的、做做理疗的,大家对康复科的认可都极低。
这里还有一个野史(亲身体验及考证):
几乎所有现行的康复科里,医生和治疗师的利益分配比例是不同的,同学历的治疗师要比医生低一等。
所以这也直接造成了许多治疗师的不满,明明医生都不懂康复,有时候开治疗单还要征求治疗师的专业意见,但是分配利益的时候居然因为自己的学位而低人一等。
这激化了科室内部的矛盾,极大地降低了治疗师的工作源动力。
当然,这样的现象也包含了技术学习和技术落地。
总结,外科室轻视康复,自己科室医生也不把康复当一回事,治疗师苦苦挣扎。
3、物理医学、运动医学的观念与当前大陆主流医学理念格格不入
物理医学,特别是运动医学,其本质不是通过解决症状来治病的,更多的是通过人的动态整体观念来设计治疗手段,还要加上患者不同的生活常态来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才能做到从根源上解决症状。
可以说专业的运动医学是结合临床、康复、预防于一体的,而且预防的部分要大于临床解决症状,比较类似于自然医学,而非主流的对抗医学。
曾经我听到过一件让我震惊的事情。
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跟腱挛缩,患者及家属去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询问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医生的回答是切断跟腱,这样就不会挛缩了。
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位医生。
大家深入学习过运动康复的同行们应该会知道,运动系统三大分支里面,神经系统才是主控,肌肉系统不过是执行和反馈,骨骼系统完全就是被动结构,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所以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慢性疼痛导致的被动结构的改变,都是神经肌肉功能弱化导致的一个结果。
我有一个比喻帮助大家理解。
公司里有个员工脾气不太好,碰到事情容易发火,会砸键盘来发泄,所以每次键盘被砸坏了之后都要拿到后勤部门去修理。
一开始后勤只是修理一下,能用就接着用了。
但是随着损坏的部分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最后就修不好了。
后勤部分没办法了,为了防止键盘再损坏,就直接给这个员工买了一个全金属键盘。
请大家想一下,这个是键盘的问题吗?
如果没有人死命地伤害键盘,它怎么可能坏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是修理键盘的成本高还是教育员工的成本高呢?
包括单次成本和总的成本,以及教育成本。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所以真正的运动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练的不是肌肉,而是大脑和肌肉的配合,也就是说是功能,并且把训练出来的功能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样的理念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以致于专业的运动康复PT是很难跟骨科医生和健身教练有更多的交集。
因为骨科医生就只研究骨头(被动结构),健身教练就只研究肌肉(执行者),而已。
我给骨科医生解释为什么腰痛患者不适合做燕飞的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我的观点与主流有很大出入。
但是他却完全无法反驳我的理念,因为我的解释有根据、有根基、有科学性。
我可以从运动系统三个分支来全面分析腰痛和椎间盘的问题,他们的视野极本局限在骨骼、软骨、韧带、椎间盘等结构。
总结,我们专业里有一句话很有道理,技术做得越精,人越穷,能交流的人就越少。
作为医生同行都完全无法理解物理治疗的理念,我们的观念与主流相距甚远,可见我们是多么孤独的被边缘化的自由斗士。
相关链接
共0条评论